2021年6月2日上午,鏡海語言學社(Macao Linguistics Club)2020/21年度第十期學術沙龍於E21人文學院“中文之家”順利結束。會後,在澳大人文學院代院長徐杰教授的見證下,學社為本學年社長寧瑤瑤同學和新學年社長張翠吉同學的新老交接舉行交接儀式,至此本學年系列學術沙龍活動圓滿收官。

“鏡海語言學社學術沙龍”最初發起於2014年澳大橫琴新校園啟用之時,最初借用的是南國人文研究中心的會議室,設計有獨特的社徽。本學年開學後,在人文學院代院長徐杰教授的倡議下學社沙龍活動重新啟動。學社沙龍旨在為澳大語言學專業的師生搭建一個教學相長、思想碰撞的常態化學術平臺,營造切磋琢磨、你追我趕的學術氛圍,帶動提升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科研能力。該沙龍活動每兩周舉辦一期,每期兩個主題,每個主題報告一小時。方式結合線上線下,但以線下為主。以中國語言文學系相關師生為主,也歡迎本院本校相關師生積極參加。

本學年的學術沙龍活動從2020年11月6日開始,至2021年6月2日結束,共舉辦了10期,由鏡海語言學社年度社長中文系博士寧瑤瑤負責組織。中文系教師、博士後、博士生及受邀學者等17人做了報告,共17個主題,按時間先後順序依次是:(1)澳門大學徐杰教授主講的《原則本位語法體系的研究範式》;(2)浙江財經大學曹道根教授主講的《漢語等級形容詞的謂語用法》;(3)湖北工業大學黃海泉教授主講的When OR Assigned a Conjunctive Inference in Child Language;(4)澳門大學博士生劉銳主講的《最簡方案下“他的老師當得好”的生成》;(5)澳門大學博士生陳章主講的《漢語合成複合詞的句法推導》;(6)澳門大學徐杰教授主講的《語言學研究中的創新能力與工匠精神》;(7)澳門大學劉鴻勇教授、博士生吳芳主講的《為什麼這些光杆名詞在湘西苗語中不能充當論元》;(8)澳門大學徐宇航教授主講的《介-連詞的重疊分佈與歷時演變》;(9)澳門大學博士生卜維美主講的《漢彝程度結構對比分析》;(10)澳門大學博士生耿國鋒主講的《語言特區理論視角下諺語語法突破的兩個實證》;(11)澳門大學王銘宇教授主講的《從19世紀以來“者”的綴化看語言接觸與語法化的關係》;(12)澳門大學博士生寧瑤瑤主講的《從語法化的“環境觀”看現代漢語類首碼“非-”的形成》;(13)澳門大學陳忠教授主講的《漢英名詞性領屬結構的語序競爭機制:從認知定勢到價值取向》;(14)澳門大學王珊教授主講的Social Changes through the Lens of Language;(15)新加坡國立大學彭睿教授主講的《“語法化-詞彙化”關係漫談》;(16)澳門大學博士後張帆主講的《從焦點存在性預設看否定的語義類別》;(17)澳門大學羅言發教授主講的《詩歌同音相斥律在古音構擬中的作用》。

這項系列學術活動每場報告場場精彩紛呈,吸引眾多本系和外系的研究生前來參加,座無虛席。有的報告彰顯出深厚的理論基礎、紮實的專業知識,有的呈現出細緻入微的觀察能力、簡潔精煉的語言表達,有的則展現出新穎獨特的研究視角、科學合理的研究方法。除專題報告外,現場師生還積極圍繞相關問題進行深入而熱烈的交流和討論,切實達到了促進思想碰撞、激發研究動力、凝聚科研力量的預期,受到了與會師生一致好評。比如,澳門大學博士生卜維美就表示:“鏡海語言學社學術沙龍對我們博士生非常有意義,既可以借此報告自己的研究成果,獲得參與師生的寶貴意見,又可以通過聆聽他人的學術報告,瞭解其它研究的相關知識,擴寬了知識面,打開了思路。”可以說,“鏡海語言學社學術沙龍”為拓寬校內外師生學術交流途徑作出了極為有益的探索。下一學年,鏡海語言學社學術沙龍將繼續舉辦,敬請期待!我們更希望看到澳大其他專業的師生組織類似的學術活動。百花齊放春滿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