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由澳門大學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IAS)和人文學院(FAH)哲學與宗教學系共同舉辦的澳大哲學名師系列講堂第六講於崇文樓演講廳成功舉行。此次講座主題為“重構儒學”,由南洋理工大學的李晨陽教授擔任主講人,人文學院哲學與宗教學系陳立勝教授和王慶節教授擔任與談人,高研院院長、法學院講座教授於興中教授擔任主持人。
講座伊始,李教授從歷史和發展的角度,對儒學和孔子主義這兩個概念進行瞭解釋和區分。他認為,儒學不僅包括孔子的思想,還有大量其他思想家的主張,同時儒學也隨著不斷變化的政治社會環境而不斷被定義和重新定義。隨後,李教授基於Richard Rorty所提出的歷史重構、理性重構這兩個概念,提出了研究儒學的兩種重要方法:歷史重構和哲學重構,並對這兩種重要方法論進行瞭解釋和闡述。而後,李教授又分別介紹了仁愛原則、人道原則以及進步人道原則,他特別強調在進步人道原則下,我們不僅要按照人道原則將古代思想家置於其自身的歷史環境中來理解他們,而且還要在其整體哲學傾向的基礎上拓展他們的思想,以回應現代人的感性認識。最後,李教授分享了他對於比較哲學的理解。比較哲學通過比較和對比不同的哲學傳統來學習其他文化傳統、解決哲學問題、產生新的見解並發展新的理論,它包括但不限於跨文化比較工作。
在討論環節,陳立勝教授則是提出,李教授的研究是一種自覺的重構儒學,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方法論,為中國哲學的世界化做出了貢獻。王慶節教授也分享了他對於儒學以及其他理論總是重塑與被重塑這一現象的看法。教授們還針對儒學與現代性的關係、何為進步、進步儒學的發展極限、儒學與AI等問題,和在場的學者和同學們進行了熱情的討論。詳情可見連結:https://e-bulletin.um.edu.mo/notice/288181/#
9月25日,李晨陽教授及同行人肖紅教授于馬萬祺羅柏心書院向同學們分享專題講座“男性、女性與社群關愛”,探討了對男性和女性的角色期望、行為規範以及屬於不同性別的群體特徵和行為方式的認同。該講座吸引了約30余位同學參與,引發了大家對於儒學和關愛問題的積極探討。此外,李晨陽教授于9月26日就其新書《Reshaping Confucianism: A Progressive Inquiry》(Oxford University Press)在人文學院哲學與宗教學系舉辦研討會,李教授就儒學如何回應現代議題,儒學與教育等問題向到場參與的教授們及同學們做出回應,同樣引發了大家熱烈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