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endar of Events
M Mon
T Tue
W Wed
T Thu
F Fri
S Sat
S Sun
0 events,
0 events,
1 event,
FAH-DCLL Academic Seminar: “How to Understand Chinese World Order under Heaven” by Prof. Chen Jianhong 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學術講座:“如何理解中國的天下秩序”- 陳建洪教授
FAH-DCLL Academic Seminar: “How to Understand Chinese World Order under Heaven” by Prof. Chen Jianhong 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學術講座:“如何理解中國的天下秩序”- 陳建洪教授
摘要:十九世紀初期,黑格爾在其《歷史哲學》中提出,當時的歷史時刻屬於歐洲,屬於作為舊世界心臟的地中海,並且預言美國屬於世界歷史的未來。在黑格爾看來,中國屬於歷史的絕對開端,還沒有進入歷史演化的進程;美國則屬於未來,也還沒有在歷史卷軸上展開。如何面對現實主義、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等強勢西方理論,並在理論上積極建構中國作為世界秩序的重要主導力量,是中國在崛起過程中所面臨的必然思想任務。在此背景之下,傳統中國的天下秩序思想在當今中國以不同形式得以復活。本次講座將思考和分析天下秩序思想及其當代復興現象。
0 events,
2 events,
FAH-DCLL Academic Seminar: “Digital Humanities and Research Methods” by Prof. Zhang Zhiqing 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學術講座:“數字人文與研究方法問題”- 張志慶教授
FAH-DCLL Academic Seminar: “Digital Humanities and Research Methods” by Prof. Zhang Zhiqing 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學術講座:“數字人文與研究方法問題”- 張志慶教授
摘要: 數字人文的發展歷程,主要特徵;社會科學與人文學科研究方法的異同;一個研究案例(一篇論文)的討論。數字人文從人文計算演變來的。隨著互聯網的建成和發展,進入了數字人文的階段。最初是由幾個大學教授來做,到本世紀初的時候,學界開始做大量的這方面的研究。數位人文應該具備以下三個特徵。第一,是建立在資料庫基礎上,通過資料庫進行文本挖掘。第二點是文本的視覺化,文本的視覺化不是簡單的在論文當中放一些圖片或者影像資料。第三點是跨學科,既是社會科學與人文學科之間的跨越,也是文科與理科的跨越。也就是不能僅僅只用原來人文學科的思維和方法去做數字人文的研究。
FAH-DCLL Academic Seminar: “On the Value of ZHU Dongrun’s Talks on Tales from Shakespeare” by Prof. Lei Weifang 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學術講座:“朱東潤《莎氏樂府談》價值論”- 李偉昉教授
FAH-DCLL Academic Seminar: “On the Value of ZHU Dongrun’s Talks on Tales from Shakespeare” by Prof. Lei Weifang 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學術講座:“朱東潤《莎氏樂府談》價值論”- 李偉昉教授
摘要: 朱東潤20世紀初在上海《太平洋》雜誌發表的四篇《莎氏樂府談》,是中國學界細膩貼近莎士比亞戲劇文本開展批評的開始。這四篇《莎氏樂府談》洋洋灑灑兩萬餘言,充分顯示了作者對莎士比亞的專業認知,是現存篇幅最長、論述最細緻、最早獨立成章的完整的莎士比亞評論。其評論範圍涉及到莎士比亞的簡約生平、創作成就與不足、著作權、演員、戲劇佈景等方面,既有對《羅密歐與朱麗葉》和《裘利斯·凱撒》等名劇精彩細膩的文本分析,又有自覺的中西文學比較層面的真知灼見,首次讓當時讀者對莎士比亞的基本面貌有了較之以往更具體、更詳細的瞭解。
0 events,
0 events,
0 events,
0 events,
0 events,
0 events,
0 events,
0 events,
0 events,
0 events,
0 events,
1 event,
FAH-DCLL Academic Seminar: “Grammar? Use?” by Prof. Luke Kang Kwong 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學術講座:“語法?用法?”- 陸鏡光教授
FAH-DCLL Academic Seminar: “Grammar? Use?” by Prof. Luke Kang Kwong 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學術講座:“語法?用法?”- 陸鏡光教授
摘要:語言哲學家維根斯坦有這樣一句名言:“意義就是用法。”這樣一句既是難解也是寓意極深的話,道理應該如何理解?本文通過實例,闡述維根斯坦這句話的意思,又引用人類方法學、會話分析、以及純粹構式語法的多元概念,進一步思考語法和用法之間的關係,同時說明,語法其實就是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