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澳門大學歷史系學生任文喆和彭曉參加了由澳門大學和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北考古博物館)聯合組織,在湖北省京山市蘇家壟遺址開展的考古暑期實習。蘇家壟遺址是一處公元前8-4世紀左右,包含貴族墓地、大型建築以及冶煉作坊遺址的曾國大型城邑遺址,已出土多件珍貴青銅器文物和重要考古遺存。
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方勤和武漢大學許倩博士的指導下,兩位學生通過檔案整理、遺址參觀和文物整理等實踐環節,學習了考古繪圖、器物形制與紋飾描述、文物保護與修復等知識。他們近距離接觸蘇家壟遺址出土的青銅器與陶器,親身感受了考古工作的魅力。
澳門大學歷史系本科生彭曉表示,這無疑是一次非常寶貴的機會,在蘇家壟實習的經歷讓她得以近距離接觸珍貴文物,並深刻理解其背後的文化內涵,不僅深入瞭解了曾國曆史知識,更深入地探索了考古學的奧祕,這對她未來的發展有極大的幫助。
今年7至8月,任文喆參加了在湖北省赤壁市舉辦的“赤壁大湖咀國際田野考古暑期學校”。該項目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辦,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北考古博物館)、赤壁職業教育(集團)學校及赤壁市博物館共建,合作機構包括南京大學、澳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和臺灣中興大學。暑期學校旨在通過田野考古操作實踐培訓,結合多學科前沿學術研究及最新成果,幫助學生建立科學、完備的田野考古工作流程,並通過科學的田野考古學習與實踐,加強大陸與港澳臺地區及國際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
爲期45天的暑期學校共有11位學員參加,分別來自澳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臺灣大學、臺灣中興大學、希臘塞薩洛尼基亞里士多德大學、南京大學及武漢大學。學員們通過田野發掘、課堂培訓、實驗室分析、參觀考察和學術會議等多維度活動,深入參與赤壁大湖咀西周城址的考古發掘工作,完成了考古實踐與文物知識的學習拓展。
學習期間,學員們在教員指導下進行田野考古發掘、資料整理和實驗室分析。除傳統的全面考古技能培訓外,他們還學習了電腦繪圖、三維建模、田野測繪、數字化考古等領域的知識與技術,對考古學新興交叉學科及跨領域學習產生了濃厚興趣,綜合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暑期學校還組織學員赴黃陂盤龍城遺址、大冶銅綠山古銅礦遺址、京山蘇家壟遺址、荊州楚紀南城遺址等周邊著名考古遺址類博物館參觀考察,並參加了在赤壁召開的“中國南方早期錫業學術研討會”,瞭解湖北考古的最新研究領域與成果。
澳門大學歷史系研究生任文喆表示,此次暑期學校科研並重,環境優良,師生友善,學術氛圍國際化,特別是與港澳臺及國際學友的交流令人印象深刻。她認爲,此次經歷不僅拓寬了學術視野,也啓發了自身研究方向的思考,堅定了進一步探索學術科研之路的決心。
由澳門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牽頭的澳門大學——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協議將在今年下半年正式簽署。作爲項目直接負責人,澳門大學歷史系教授吳冬明表示,該合作將進一步鼓勵和幫助澳門大學師生赴中國內地參加考古實踐。除了促進跨單位、跨學科的學術交流,該合作還會提高澳門大學在內地的知名度,激發澳門居民對考古和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