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view.
Calendar of Events
M Mon
T Tue
W Wed
T Thu
F Fri
S Sat
S Sun
0 events,
0 events,
0 events,
0 events,
0 events,
0 events,
0 events,
2 events,
~
DHIST guest lecture: 商會與近代市民社會雛形的形成, 馬敏教授
DHIST guest lecture: 商會與近代市民社會雛形的形成, 馬敏教授
講座摘要: 近代商會組織與其它城市民間社團組織的集體互動、協作效應,導致了某種更複雜的社會自組織過程的發生,形成了所謂“在野市政權力網路”。其實質內涵,是城市行政權力部分由官方下移民間,構成國家權力機關之外的社會權力體系。這一權力體系儘管仍受官方的監督與控馭,但已多少具有相對獨立性和自治權,實際上是一種正在形成中的、職能尚不完善的“地方性民間自治社會”,換言之,也就是與近代早期西方類似的“市民社會”(Civil Society)的雛形。 有關近代商會組織與市民社會雛形的描述與認知,對我們理解今天中國的國家與社會關係具有某種提示性意義,並有助於進一步完善現代社會治理體系及其理論。
~
DHIST guest lecture: 時勢、觀念與歷史論述——“中國近代史”如何形成
DHIST guest lecture: 時勢、觀念與歷史論述——“中國近代史”如何形成
講座摘要: 關於中國近代史的論述最初是由西人進行的。1830年代,西人中的對華激進派為實現通過武力迫使中國開放的政治目標,進行早期中西關係史的建構。其政治論辯又導向對國際法與自然法、中西文明地位與價值的論述,多種因素導致了西人闡述鴉片戰爭史的方式。與此相聯繫,他們將相關論述延伸到對清代社會形態與中國歷史分期等問題的討論,並以進步史觀為依託,形成對中國歷史走向的認識,對晚清的歷史進行評論與書寫。在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早期的一系列著作中,上述論點與史觀逐漸沉澱為具有較長遠影響的早期中國近代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