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主辦的2025世界設計之都大會(WDCC2025)於9月25日至9月28日在滬舉辦。主會場設在黃浦區局門路689號,並在全城各區及海外多地舉辦聯動活動。
2025年是上海成為“設計之都”15周年,也是上海連續第4年舉辦世界設計之都大會。本屆大會以“設計無界,生生不息”為主題,持續踐行“構建全球設計創新合作平臺、探求設計驅動新質發展之路、推動城市和生活處處有設計”的使命願景。
澳門大學首次受邀參加盛會,人文學院藝術設計系周洪濤教授系列作品驚艷亮相局門路主展場,登上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並在“WDCC環同濟設計周-AIGC下的虛實融合創意產業未來論壇” 做主旨演講。
展場最長長椅《上海澳門友誼-黃浦紐帶》
周洪濤為澳門和上海兩座城市首次亮相最長的腰帶長椅,以紀念兩地之間獨特的社區聯繫。自1881年以來,澳門和上海便開始了在氣候技術和貿易方面的合作。如今,金融、科創、文旅、會展、青年、教育和設計產業正在這兩個充滿活力的城市之間建立起更加緊密的連結。這項兩地共創打造的公共長椅項目名為“滬澳友誼—黃浦紐帶”。蜿蜒的黃浦江長椅由上海和澳門兩地社區收集的數千條回收腰帶、綁帶和金屬製成。豐富的色彩代表了澳門獨特的城市肌理,而上海母親河的造型則寓意巨龍伸展,生生不息,世代傳承,將兩地人民緊密聯繫在一起。
座椅彎曲的結構是一個金屬框架,腰帶纏繞表面,支撐起座椅表面。許多腰帶是由上海或澳門的社區收集、捐贈或交換而來,每一條都承載著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故事。人們也可以在長椅上按照“以二換一”的規則交換自己心儀的腰帶,以使長椅不斷壯大,打造一個促進社區交流和民眾參與的藝術創造場所。
創作團隊 :周洪濤、王樹武、盛戈、王士宏、張小彤
生態之光
澳大作品《生態之光》是由鏽鐵重生而來的“三盞燈”裝置,它们是是破土的新芽,即將綻放的花蕾,是照亮未來的生態燭光。“三盞燈”是遊客熟知的澳門著名小吃街,也是周教授來澳常去探訪的民生街市,這一諧音恰好為作品取得具有澳門特色的小名。作品採用建築回收金屬製成,採用與可持續生活密切相關的三種化學符號—CO2、O2、H2O和中英文《道德經-道法自然》的部分內容,以闡述設計無界,生生不息的中國哲學傳承。燈盞寓意夢想與歲月交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智慧可以照亮人類的可持續未來。
創作團隊 :周洪濤、張丁偉、王樹武、王士宏、張小彤
能量木(一塊瘋狂的木頭)
作品《能量木》(一塊瘋狂的木頭)展現了白蠟樹被外來昆蟲入侵後快速死亡後,大量乾燥原木堆砌、滯留山林,易發火宅的一個場景。這些木材亟需清除和利用,而《能量木》巧妙地利用木材獨有的通直纖維,作者通過對一塊木方的技術切削、彎曲和圍合,以人體力量博弈木材,演繹出傳統武術姿態,形成豐富的空間、形態和光影,最大化的傳達了一塊木料的視覺表現力。此系列作品將集中展出於首屆藝術設計系教師作品展。
創作團隊 :周洪濤、葛紅強
世界設計之都大會是全球最重要的設計盛會之一,集結全球重磅設計領袖、頂尖設計高校、領軍品牌和新興設計力量,同臺展現新銳設計,共話未來發展。澳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科參會意義不凡,展現了澳門大學在新興藝術設計領域的探索和風采。
以下是大會創意總監、同濟大學設計學科帶頭人和澳大設計學科顧問婁永琪教授的策展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