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悼念楊義教授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文學所研究員,前澳門大學講座教授楊義先生於2023年6月15日晚,因病逝世。 楊義先生,1946年生,廣東電白人。1965年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學習,1978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系,師從唐弢、王士菁等先生。1981年,楊義先生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1985年為副研究員,1989年為研究員。楊義先生所撰的150多萬字《中國現代小說史》(三卷本)為其成名之作,蜚聲學界。其後,楊義先生突破古今文學研究的區隔,開始研究並寫作《中國古典小說史論》、《中國敘事學》等著作;又從事中國詩學的研究,出版了《楚辭詩學》、《李杜詩學》等。楊義先生對文學地理學有深湛的研究,力圖重 ...
漢語語言與話語國際研討會於澳大召開
漢語語言與話語國際研討會於澳大召開 兩年一度的第六屆漢語語言與話語國際研討會一連兩日在澳門大學召開,逾百名來自全球的專家學者線上線下參與,圍繞主題「多語和多元話語:聚焦大中華區及海外華人」分享其最新研究成果,共同為漢語學科建設貢獻力量。 研討會由澳大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和香港理工大學人文學院中文及雙語學系主辦,澳門語言學會、中國邏輯學會語用學專業委員會、國際期刊Chinese Language and Discourse: An Internation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協辦。兩日活動包括9場主旨報告和16個分會場報告,110名來自美國、英國、荷蘭、 ...
中文系學生榮獲“笹川杯品書知日本徵文大賽2022”一等獎和二等獎
笹川杯品書知日本徵文大賽是由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和日本科學協會主辦、中國外文局亞太傳播中心、人民網、全日空航空公司等單位支持、內地及港澳數十所高校參與的中國大學生通過閱讀與日本相關的書籍後撰寫讀後感的徵文競賽活動。2022年的主題是“低碳與綠色能源”。中國語言文學系本科生汪月童和郭菁湲的作品獲澳門大學賽區組委會推薦,在全國徵文賽中分別獲得一等獎和二等獎。 ...
第三屆鏡海語言學圓桌研討會成功召開
秉持“平等、親切、務實”的圓桌精神,澳門大學人文學院與鏡海語言學社於2022年12月5日至6日在澳門大學舉辦了“第三屆鏡海語言學圓桌研討會”。來自澳門大學、陝西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復旦大學、江蘇師範大學、澳門城市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澳門理工大學等高等學府近三十位學者和澳門大學的二十多位研究生參加了研討會。 鏡海語言學社創立於2011年,是澳門大學人文學院語言學領域師生的跨系民間學術團體。“鏡海”是澳門的一個美麗的別稱。本學年澳門語言學社的社長是博士生周潔同學。澳門語言學社承辦兩項學術活動,一是“鏡海語言學沙龍系列報告會”,每兩周舉辦一次,邀請兩位講者進行學術討論和交流。二是“鏡海語言學圓桌研討 ...
中文系學生獲2022年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研究生論壇優秀論文二等獎
近日,澳門大學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博士一年級學生張政君參加了由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舉辦的「學科交叉與科研創新:2022年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研究生學術論壇」,並在研究生論壇做主旨發言。其論文《延安翻譯小說之查究——以<延安文藝大系·譯文卷>為中心》榮獲優秀論文二等獎。本次論壇共有來自全國知名高校的近700名碩博生參加,最終有9名學生獲獎。 張政君同學師從龔剛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外比較文學與文化。該篇論文以延安時期翻譯小說為研究對象,以《延安文藝大系·譯文卷》為研究藍本,從延安時期的翻譯文學概覽、翻譯小說譯介概況、內容風格、敘事特點、意義影響等方面切入,對完整延安文藝譜系與中國翻譯 ...
第16屆國際閩方言學術研討會順利召開
第16屆國際閩方言學術研討會於2022年11月18日至21日在澳門大學順利召開。是次會議由澳門大學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研究中心主辦,召集人是本校徐宇航教授。會議由人文學院院長徐杰教授致開幕辭,徐教授歡迎與會學者,強調澳門“三文四語”的環境對方言研究甚為有利,並提及澳大致力“第三隻眼睛看國學”,建立特色人文學科的理念。中文系陳忠、邵朝陽、張璟瑋,英文系蔡承佑,日本研究中心楊文江,教育學院龔陽等教授參與分場會議主持工作。本屆會議論文採用差額評審方式錄取,來自中國內地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暨南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港澳台地區香港中文大 ...
中文系陳忠教授與澳大附校學生分享語言的藝術
二零二二年六月十六日,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陳忠教授應澳門大學附屬應用學校中學部邀請,前往該校為高二級學生舉辦學術講座,與同學們分享語言中的智慧與文化。 講座中,陳忠教授為學生們講解了語言中的藝術和溝通的技巧。他列舉案例來說明日常生活中如何巧妙使用預設以更好地實現交際的目標。陳教授還從跨文化的視角,以具體的跨文化交際案例,說明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語言溝通遇到的障礙以及應對策略。 另外, 語言技巧還表現在稱呼上。比如稱呼對方職銜時,宜就高不就低,如教授比講師更適合用於稱呼;稱呼對方年齡則應就低不就高。交談中的稱呼使用時須謹慎。 最後,陳教授以姓和名的順序以及中國龍的外譯,深入淺出地闡釋了棄龍派、洋本 ...
澳大學生榮獲 “全國大學生戲曲知識競賽”二等獎
澳門大學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學生林師源2022年7月在 “全國大學生戲曲知識競賽”中榮獲二等獎。 本次全國大學生戲曲知識競賽由湖北衛視“戲碼頭”欄目組指導,比賽以線上方式進行。劇種涵蓋昆曲、京劇、越劇、豫劇、評劇、黃梅戲、皮影戲等,內容則包含各劇種的起源、變革、流派、經典曲目、代表人物等,全方位考察參賽選手對中國戲曲知識的瞭解。林師源同學最終在全國芸芸參賽好手中突圍而出,勇奪殊榮。 林師源同學就讀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學士課程二年級,現任澳門大學學生會中文學會總務部長、學生會中國戲曲協會宣傳部長。林同學在少年時曾經有幸和一位票友先生學習京劇,短短兩年的學習時間,京劇獨特的聲腔藝術和表演體系已在 ...
人文學院邀請復旦大學黃霖教授講座
4月27日,澳門大學人文學院邀請復旦大學中文系黃霖教授線上講座,講座由朱壽桐教授致歡迎詞,王思豪副教授主持,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趙海霞教授、澳門大學中文系鄧駿捷教授以及中文系30餘位碩博學生到場聽講,線上有500餘人參與。黃霖教授以“百年文論史編撰的回望與省思”為題,詳細介紹了“文學批評史”名目的產生,認為中國文學批評史可以劃分為史著類和史論類兩類,而百年批評史的著作著重考察“史著類”的中國文學批評史、中國文學思想史和中國文學理論史,並為師生一一梳理。黃霖教授同時指出,百年批評史的編撰是“承續與弘揚傳統文論血脈的歷史,也是將西方文論本土化的歷史”,在“批”與“評”的文本基礎上要“致力於理 ...
南京大學鞏本棟教授講座在澳大人文學院順利舉行
2022年4月19日晚20點,澳門大學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開展題為“唐詩的氣象及其意味”的講座,講座嘉賓是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詩學》主編鞏本棟先生。講座由朱壽桐教授致歡迎詞,王思豪副教授主持。鞏本棟教授的講座,探討在“聲律”“興象”“文詞”“理緻”等唐詩傳統批評維度之外,加入以“渾成”為主要意涵的“氣象”概念,即將詩歌的所有表現要素進行整體感覺和品味,以“渾成”之感作為詩歌的主要品評內容;同時,鞏教授認為對唐詩進行品評鑒賞時,不僅要考量詩人詩歌的“精緻”“真率”“清雅”“悲壯”“飄逸”“沉郁”等獨特風格,還要對唐代詩人群體、詩歌集體做一整體性把握,這種把握就是將“氣象”作為統一鑒賞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