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出版三語漫畫推廣中國歷史文化
澳大出版三語漫畫推廣中國歷史文化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與中葡雙語教學暨培訓中心共同修訂及出版了《中國歷史文化系列漫畫叢書》,以中、英、葡三語講述中國傳統神話故事,加深澳門及葡語系國家青少年對中國文化的了解。為加強推廣,中葡雙語教學暨培訓中心到鄭觀應公立學校開展宣傳活動,以現場喜劇表演與該校學生互動,讓更多學生接觸中國傳統文化,了解古代神話故事。 中國歷史文化中心於2018年出版了《嫦娥奔月》和《女媧補天》兩本葡文漫畫,並於2021年聯同中葡雙語教學暨培訓中心合作修訂及重新出版三語《中國歷史文化系列漫畫叢書》,現《嫦娥奔月》、《女媧補天》和《精衛填海》三本已出版,澳門和葡語系國家的青少年可從中 ...
澳大學者獲頒國際知名醫療史研究獎
澳門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白雅詩(Beatriz Puente-Ballesteros)於美國醫療史學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AAHM)的年度會議上獲頒授2021年J. Worth Estes獎。此獎項每年頒發一次,授予過去兩年內公開發表在學術期刊上或是論文集中的藥理學史論文中的最佳者。 獲獎論文題為“Chocolate in China: Interweaving Cultural Histories of an Imperfectly Connected World”,登載於由哈樂德·庫克(Harold J. Coo ...
英文系教授Jeremy Centeno De Chavez獲澳大頒卓越教學獎
Jeremy Centeno De Chavez獲澳大頒卓越教學獎 澳門大學今(19)日在畢業典禮上頒發“澳門大學卓越教學獎",鼓勵及表揚在教學方面有傑出表現的教學人員。經過嚴格遴選,2020/2021學年的獎項由人文學院英文系助理教授Jeremy Centeno De Chavez奪得此殊榮。 澳大卓越教學獎的遴選及評審過程十分嚴謹,由具代表性的遴選委員會從眾多學院的提名中選出一名獲獎教師,獲提名者均為學院優秀教師獎得主。評審準則包括教學理念;相關專業知識的深度;傑出的溝通技巧和教學成效;對課程發展有傑出的貢獻;具有激勵學生智力持續發展、引發其積極學習的能力;創新教學方法的運用;推動校內和校外 ...
2020-2021學年第二學期澳門大學孔子學院結業典禮
5月28號晚,澳門大學孔子學院在E31學生活動中心舉辦了2020——2021學年第二學期漢語課程結業典禮。澳門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維多利亞教授(VICTORIA HARRISON),張昆侖書院院長張美芳教授,澳門大學孔子學院副院長陳忠教授和孔院全體師生出席了結業典禮。 典禮開始後,澳門大學孔子學院副院長陳忠教授發表講話,講話中陳忠教授向所有出席人員表達了誠摯的歡迎和感謝,他表示非常高興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前來學習漢語,也期待各位學生可以在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的道路上獲得更好的成績。隨後陳忠教授、維多利亞教授和張美芳教授分別為澳門大學孔子學院全體助教,38名全勤學員與25名最佳學員頒發了證書 ...
中葡雙語教學暨培訓中心為慶祝世界讀書日舉辦讀書會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為了慶祝這個特殊的日子,澳門大學人文學院葡文系中葡雙語教學暨培訓中心邀請了三位著名學者開展“名家讀書會”系列活動,其中包括姚京明教授帶來的“我的心遲到了:漫談佩索阿的愛情詩”,沈友友的“‘愛’的含義:從跨文化的視角分享《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的心得”以及左凱士的“澳門:城市與地名”。內容涉及詩歌、宗教與文化。 2021年 4月22日,姚京明教授為“名家讀書會”系列活動開場,主講 《我的心遲到了:費爾南多•佩索阿和他的愛情詩》。姚教授是著名詩人,藝術家,同時也是澳門大學葡文系主任。 該場讀書會主題聚焦於愛情。據姚教授介紹,佩索阿和他心愛的奧菲莉亞之間的愛情故事是非常美麗又 ...
澳大葡萄牙語暑期課程現正接受報名
澳門大學致力培養中葡雙語人才,多年一直開辦各類相關課程。其中,深受世界各地學生歡迎的葡萄牙語暑期課程今年繼續以線上形式於2021年7月5至23日舉行。歡迎16歲或以上的海內外學生、老師、翻譯人員或對葡文有興趣的人士於6月24日前報名。 “第35屆葡萄牙語遠程暑期課程”由澳大人文學院葡文系主辦,透過語言課程和主題課程兩部分提升學生的葡語水平,拓展他們的葡語社會語言學知識,加強語言技能、文化認知和跨文化意識。語言課程分為五個級別(A1、A2、B1、B2、C)進行,每個級別45課時。學生將獲得15小時的自主學習指導。除了加強寫作及口語能力的課程,語言課程還包括針對語法、詞彙及其他語言層級的課程。當中的 ...
澳大舉辦現象學與漢語哲學圓桌論壇
澳大舉辦現象學與漢語哲學圓桌論壇 澳門大學人文學院哲學與宗教學系和中山大學哲學系合作舉辦以“現象學與漢語哲學中的超越問題”為主題的澳門哲學圓桌會議。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和澳門大學的學者就哲學概念的理解和中文翻譯等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澳大副校長蘇基朗致歡迎辭。中山大學哲學系主任張偉、中山大學(珠海)哲學系主任陳建宏和澳大哲學與宗教學系主任王慶節也分別致辭,期間提出要在未來加強大灣區各大學哲學與宗教學研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此外,澳大英文系系主任孫藝風和法學院院長唐曉晴分別主持了上午和下午的研討會。 學者們首先從現象學哲學的角度討論“超越”和“超越論”的概念。在康德哲 ...
澳大人文論壇探討家庭哲學意義
論壇吸引多名師生參加 澳門大學人文學院舉辦第三屆鏡海人文論壇,由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院長孫向晨以“何以歸家—一種哲學視角”為題發表演講,吸引不少澳大師生參加。 孫向晨指出,“家庭”一詞常常引发中國人的親切感。但從現代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人們對傳統的“家庭文化”提出了激烈的批評。迄今的中國哲學思考,特別是在新的社會、政治和歷史形勢下,並未在哲學上對這一批評進行充分反思。孫向晨認為,現代西方哲學中的“個體——主體”思維模式存在“不足”。目前,人們為了解決這一“缺陷”而對“他者”問題提出了很多理論和論述。但這種“他者”的哲學仍然有其局限性。他建議,中國哲學傳統中的親親概念可以提供解決問題的另一種方式。他認 ...
澳大“簽題奇跡”系列活動展現中華文化
“簽題奇跡:大師簽名珍本書展” 澳大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和澳大圖書館於5月7日合辦簽題奇跡:大師簽名珍本書展暨《中國文化論叢》首發式活動,期間舉行了“簽題奇跡:大師簽名珍本書展”、《中國文化論叢》首發式及博雅講座。 澳大校長宋永華致辭時表示,這次系列活動充分體現了澳大的人文底蘊和文化氛圍,在傳承和推廣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並存交流為特質的澳門文化方面也有著積極推動作用。中國歷史文化中心舉辦的系列展覽和學術活動、圖書館的文化收藏和澳大人員的研究、澳門社會各界的支持共同促進了澳大人文研究的發展。 澳大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和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暨新詩館藏負責人傅天虹引領一眾嘉賓參觀魯迅、郭沫若、丁玲 ...
香港大學余文章教授講座在澳大人文學院順利舉行
2021年5月6日上午10點,澳門大學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開展題為“人格、獸性與魔道:孫悟空形象生成與宋元明時期華夷觀的轉變”的講座,講座嘉賓是香港大學中文學院的余文章教授。澳大人文學院代院長、中文系系主任徐杰教授、中文系鄧駿捷教授、陳忠教授、張月教授、英文系尤呈呈教授及數十位學生出席講座。 在講座中,余教授側重探討了孫悟空角色的生成,對宋元明時期華夷觀轉變所帶來的重要啟示。藉著分析《西遊記》成書前孫悟空在俗文學中的形象演變,以及傳統文化中猢猻與“夷”的關係,本講座達到了兩個目的。其一是指出孫悟空由猴妖發展成為中華民族的典範、其文學形象逐漸豐滿的同時,所體現的華夷觀與文化身份感知的變化。其二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