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首屆中國文化節揭幕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澳門大學舉行首屆中國文化節,並藉主旨活動啟動儀式為一系列的活動揭開序幕。活動以線上結合線下的形式進行,來自全球各地近百位領導、學者、嘉賓以不同的方式送上祝賀。 首屆中國文化節的核心項目共有近百項,從10月中旬開始陸續展開,核心活動則於11月舉行,重要活動將持續到12月份。活動在澳大校園、澳大中國歷史文化推廣基地、澳大各合作單位如北京魯迅博物館、上海大學、上海師範大學、暨南大學、南昌大學等全面展開,與澳門大學中國文化節遙相呼應;以輕鬆的形式讓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激發他們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興趣,增進對中華文化的了解。 澳大副校長莫啓明致辭時表示, ...
中葡雙語教學暨培訓中心舉行“孔子和《論語》十五講”新書發佈會
2022年10月21日,澳門大學中葡雙語教學暨培訓中心在官樂怡基金會舉辦了“孔子和《論語》十五講”新書發佈會。該書由巴西漢學家,翻譯家沈友友(Giorgio Sinedino) 撰寫。官樂怡基金會參與舉辦此次發佈會。澳門大學葡文系主任衛遠航(João Veloso)教授,雙語中心主任姚京明教授,官樂怡基金會主席官樂怡博士(Dr. Rui Cunha)出席了此次新書發佈會。 姚京明教授主持了發佈會,對此次發佈的“孔子和《論語》十五講”一書進行了簡要的介紹。衛遠航教授代表澳門大學葡文系贊揚了作者沈友友努力工作,表示其填補了中國傳統文化領域在葡語世界的空白。此外,衛遠航教授對雙語中心出版並推廣此書的舉 ...
中國歷史文化系列漫畫叢書之《神農嘗百草》出版
2022年8月,由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中葡雙語教學暨培訓中心共同修訂的中國歷史文化系列漫畫叢書——《神農嘗百草》正式出版。 《神農嘗百草》為該系列叢書中的第四本,主要講述了炎族首領神農因憐惜百姓疾苦,親自上山品嘗百草以辨別藥性,為百姓治病,著成《神農本草經》,最終卻因嘗到毒性太烈的斷腸草而辭世,後來,百姓感念其恩德與功績,將其奉為「藥王神」,並建藥王廟四時祭祀的故事。該故事具有極強的啟示意義,體現出神農愛民如子、百折不撓、勇於嘗試、不怕犧牲的偉大精神,值得人們讚頌。 此前已發行的同系列叢書有《嫦娥奔月》、《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均在澳門社會廣獲好評,深受澳門青少年兒童的喜愛。該系列叢書 ...
日本研究中心舉辦關於日漢語言差異的特邀講座
2022年10月19日,澳門大學人文學院日本研究中心邀請北京理工大學外語學院日語系彭廣陸教授做了一場題爲“日語與漢語的差異:基於日語學習者的視角”的在綫講座。日本研究中心全體教師及130多名學生參加了此次活動。 講座開始,彭教授首先介紹了日語的主要特點,並舉出中國日語學習者經常出現的負遷移的實例。他在講座中通過詳細講述語音、文字、詞匯、語法和語篇等方面日漢兩種語言的差異,提出了如何避免出現負遷移的一些建議。在講座的最後階段,彭教授回答了學生提出的關於日語學習方法和兩種語言差異的一些具體問題。 ...
澳大舉行首屆中國文化節
為弘揚中華文化優秀傳統,在澳門營造傳承良好的中國文化校園氛圍和社會氣氛,澳門大學今年10月至12月舉辦首屆中國文化節,以一系列創意活動讓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激發他們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興趣,增進對中華文化的瞭解。 首屆中國文化節由澳門大學主辦,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澳門基金會為指導單位,民聯智庫、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澳門城市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澳門中西創新學院、澳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協會、澳門中小學生人文社科教育基地等為協進單位。 中國文化節將宣傳、落實、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起來,具有特別的時代意義, ...
澳大與本澳兩所中學簽署中國歷史文化推廣基地協議
(右起)徐杰與黃建民簽署中國歷史文化推廣基地協議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再增加兩個推廣基地,分別與澳門聖若瑟教區中學第5校、教業中學簽署《共建中國歷史文化推廣基地協議》,成為本澳第10和第11所加入中國歷史文化推廣基地的學校,並提前完成5年內建立11個推廣基地的目標。 澳門中聯辦教育與青年工作部部長徐婷、副處長徐之平、高校處處長李勇先親臨指導,高度肯定澳大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對於中華文化推廣所做出的一系列努力;澳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徐杰、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和副主任鄭寧人見證簽署。澳門天主教學校聯會理事長黃彪,教區天主教教區委員會主任陳庭鋒,教業中學校長賀誠,澳門聖若瑟教區中學第5校校長黃建民、 ...
澳大鏡海人文論壇探討系統生態語言學
“鏡海人文論壇”2022/2023學年第一講 澳門大學人文學院舉辦“鏡海人文論壇”,由華南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黃國文以“系統生態語言學與和諧話語分析”為題發表演講,吸引近200名師生線上線下同步參加。 黃國文 論壇上,澳大人文學院副院長李德鳳介紹了黃國文在生態語言學領域以及語言學界的成就與影響力。及後,黃國文簡單回顧了生態語言學的本質、興起、發展以及研究狀況,介紹了生態語言學是研究語言與生態的相互關係和相互作用,其中一個目標是探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進程中語言的作用。他還綜述豪根與韓禮德的學術思想,輔以生動的例子,介紹了系統生態語言學及其以問題為導向的研究特點。最後黃國 ...
人文學院舉辦本科生「校長推薦入學簡介會」
澳門大學於人文學院2022年9月24日舉辦「2023/2024學年校長推薦入學簡介會」。「校長推薦入學計劃」是本科生的錄取渠道之一,在2022/2023學年度,共有35名新生通過此渠道入讀人文學院。 其中,人文學院的教職員和學生在學院(E21A)學習共享空間設立了專業課程咨詢攤位,並舉辦了學院導賞活動,讓參與者感受到人文學院的特色和獨特文化。透過這些活動,參加「校長推薦入學計劃」的學生在輕鬆歡樂的氛圍中度過了一段愉快的時光,並對學院的專業課程及各項設施留下了深刻印象。 請欣賞精彩的活動照片吧! 大合照 ...
澳大學生在澳門歷史研究計劃(PMH)上發表文章
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一年級碩士生Amalia Huang Yuncen新發表了一篇文章,探討一個尚未被充分研究和邊緣化的群體——在澳菲律賓移民。此文章基於對Rodantes V. Quejano的採訪,透過一名菲律賓工人的視角回顧了澳門過去30年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包括成龍在90年代的澳門行、1999年澳門迴歸、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及水舞之家的落成。本文意在說明,儘管像Quejano這樣外來務工者的名字和面孔沒有出現在官方記錄和學術著作中,但他們在幕後促進了澳門發展。 此文章發表在澳門歷史研究計劃(PMH)上,這是由澳門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陳家怡(Catherine Chan) 和 ...
人文學院歡迎本科新生入學
人文學院領導層 澳門大學人文學院日前(2022年8月16日)為本科新生舉辦迎新會,以歡迎新入學的本科生並為他們在澳門大學的人生新旅程做好準備。 鑑於當下新冠肺炎疫情狀況,為配合澳門特區政府的防疫措施,本次學院迎新會通過Zoom於線上舉行。人文學院院長徐杰教授以「院長第一講」的講座展開迎新會,並祝賀新生們加入澳門大學人文學院大家庭。 在「院長第一講」上,院長代表人文學院向新生們表示歡迎,並希望在學院與未來的校友之間建立起特殊且緊密的關係。院長認為人文學科就是對人類經驗和人類感悟的內容與價值的學術研究,院長又介紹了目前人文學院所提供的人文領域的核心課程,包括文學、歷史、哲學、藝術、語言和宗教等。院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