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聞

首頁/最近新聞
最近新聞2022-05-19T15:39:46+08:00
2101, 2022

魯迅青少年文學獎澳門評選於澳大啟動

2022-01-21|最新消息|

魯迅青少年文學獎澳門評選於澳大啟動 朱壽桐接受聘書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舉行“第13屆魯迅青少年文學獎澳門評選”啟動儀式和新聞發佈會。活動徵集澳門大中小學生優秀作品,並由澳門及內地權威的文學學者組成的評委會評選,獲獎作品將參加全國比賽,是目前澳門最大規模的青少年作文賽事。 “第13屆魯迅青少年文學獎澳門評選”活動由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協辦,以宣揚文學審美、提高澳門文學寫作積極性與水準。啟動儀式由澳大副校長蘇基朗宣佈開始,第13屆魯迅青少年文學獎全國活動組委會秘書長劉海濤、文學獎活動組委會主席黃冬和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分別致辭。朱壽桐表示,文學寫作不僅需要傳承與創新同在,更應該賦予民族精神和 ...

1201, 2022

楊斌教授發現乾隆時期澳門山水長卷

2022-01-12|歷史系, 最新消息|

剛剛出版的2021年第3期《文化雜誌》重點推出了澳門大學歷史系楊斌教授關於最新發現的一幅乾隆時期 (1736-1796) 澳門山水長卷的長文。此圖長318 釐米,高30釐米,現藏于新加坡國立大博物館,此前未曾收錄於有關澳門地圖或繪畫的任何著錄,為楊斌教授首次發現。他結合同時代的文獻,對其主題、內容和特點加以比較分析,認為此長卷是一初步受到西洋畫法影響的中國畫家所作的傳統山水長卷,時間約為乾隆早期或中期(十八世紀中期),是目前發現的最大的一幅澳門地志畫,也是是中國視野下以澳門為主題的一幅最早最大的中國傳統山水畫,生動展現了清代主權和治權下澳門華洋交錯安居樂業的“盛治”。和目前發現的所有中外繪製的澳 ...

1201, 2022

楊斌教授專著列入年度十大好書

2022-01-12|歷史系, 最新消息|

《海貝與貝幣:一個鮮為人知的全球史》 澳門大學歷史系教授楊斌的專著《海貝與貝幣:一個鮮為人知的全球史》由社科文獻出版社甲骨文工作室出版,獲得社科文獻出版社“2021年度十大好書”的稱號。該書也先後被《中華讀書報》及“人文社科聯合書單”推薦為2021年12月份好書,並被列入《中華讀書報》的“2021年度不容錯過的20種歷史好書”。 楊斌的著作回顧和分析了從新石器時期到二十世紀中期在印度、東南亞、先秦中國、西非、太平洋諸島和北美長期存在使用的海貝和貝幣,力圖克服和超越地理空間和學科上的種種界限,提出“貝幣世界”這個概念,從全球角度探討了貝幣的起源、演變、價值等,並指出貝幣成為首個全球貨幣對全球政治、 ...

401, 2022

中葡雙語教學暨培訓中心在魯彌士主教幼稚園舉辦活動

2022-01-04|葡文系, 最新消息|

中葡雙語教學暨培訓中心副主任Ana Nunes教授代表澳門大學將三本故事書作爲禮物贈與魯彌士主教幼稚園校長Marisa Peixoto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與中葡雙語教學暨培訓中心共同編輯及出版了《中國歷史文化系列漫畫叢書》,以中、英、葡三語講述中國傳統神話故事,以加深澳門及葡語系國家青少年對中國文化的瞭解。為加強推廣該叢書,中葡雙語教學暨培訓中心於2021年11月24日及29日到魯彌士主教幼稚園開展宣傳活動,以現場喜劇表演的形式向該校兩百多名學生講述了該系列叢書中的故事。此前,中葡雙語教學暨培訓中心曾到鄭觀應公立學校開展該系列相關活動。 Ana Nunes教授與幼稚園學生交流 活動開始前, ...

2812, 2021

“家國情懷——中國現代設計之父龐薰琹作品展” 澳大揭幕

2021-12-28|最新消息|

嘉賓參觀展覽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舉辦“家國情懷——中國現代設計之父龐薰琹作品展”開幕式,並舉行贈書及剪綵儀式。作品展於澳大崇文樓展出,展期至12月24日。 龐薰琹是我國著名工藝美術家,工藝美術教育家,此次展覽將展出龐薰琹的50多件作品,包括《中國圖案集》、《工藝美術集》等,展現他對中國美術作出的不凡貢獻,及對民族國家的無限熱愛。 嘉賓剪綵 澳大校長宋永華致辭時表示,在中聯辦和特區政府的指導和支持下,澳大中國歷史文化中心成功地引進了此項展覽,對於澳門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與包括江蘇省在內的文化合作、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格局起重要的推動作用。中心為是次展覽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全力保 ...

1612, 2021

澳大創建大清地圖數字平台

2021-12-16|歷史系, 最新消息|

QingMaps(大清地圖) 澳門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成功創建並推出名為“QingMaps”(大清地圖)的數字人文平台。該平台提供超大比例的地圖,橫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個時期,涵蓋近7萬個地名可供搜索、分析及註釋。 相關研究項目歷時長達5年,由澳大人文學院歷史系副教授康言(Mario Cams)統籌,12名歷史系學生及荷蘭萊頓大學(Leiden University)的協助下完成。“QingMaps”是一款用作地圖分析和研究的可視化交互式工具,其主要對象為學生和研究人員。使用者可以透過平台搜查到康熙(1721年)、雍正(1728年)和乾隆(1766年)年間宮廷所製作的三幅龐大地圖。 平台上,現 ...

1512, 2021

第二屆鏡海語言學圓桌研討會成功召開

2021-12-15|中國語言文學系, 最新消息|

 澳門大學人文學院與鏡海語言學社於2021年12月3日至4日在澳門大學舉辦了“第二屆鏡海語言學圓桌研討會”。本次會議由澳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徐杰教授致開幕詞,由澳門大學陳忠、鄺耀基、龔陽等教授和澳門城市大學胡波教授分別主持,來自澳門大學、湖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南開大學、陝西師範大學、深圳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澳門城市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澳門理工學院、澳門旅遊學院等高等学府三十多位学者和澳門大學的二十多位研究生參加了研討會。 鏡海語言學社是澳門大學人文學院語言學領域師生的跨系民間學術團體,創立于2011年。“鏡海”是澳門的一個美麗的別稱。本學年澳門語言學社的社長是博士生張翠吉同學。澳 ...

1512, 2021

澳大鏡海人文論壇探討先秦文學

2021-12-15|中國語言文學系, 最新消息|

澳大鏡海人文論壇探討先秦文學 澳門大學人文學院舉辦“鏡海人文論壇”,由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傅剛以“如何認識先秦文學與文獻”為題發表演講,吸引近200名師生線上線下同步參加,當中包括澳大和澳門各中學的教師和學生。 論壇由澳大人文學院副院長王慶節致歡迎辭、助理院長鄺耀基致開幕辭,並由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張月主持。論壇上,傅剛以精益求精的治學精神和旁徵博引的精彩語言剖析學術問題。他結合自身對於先秦文學的深入研究,從先秦的概念、發展脈絡、各階段文獻的性質和特徵等多方面展開講述。傅剛首先闡述先秦的起源和定義,強調先秦與後世各朝代不同,其各階段文獻性質和特點均不同。先秦沒有後世鮮明的學科區分,文學一科並未成立 ...

1312, 2021

澳大人文學院成功舉辦 “卓越教學工作坊”

2021-12-13|最新消息|

澳門大學人文學院於2021年12月7日下午舉辦了“卓越教學工作坊”。此次工作坊邀請到2020/2021澳門大學卓越教學獎、2020人文學院最佳教師獎得獎者、英文系助理教授Jeremy De Chavez分享他的教學心得及講述如何優化教學檔案。 是次活動由人文學院副院長王慶節教授致歡迎辭,並由人文學院助理院長鄺耀基教授主持。De Chavez教授在工作坊強調“在學習過程中,故事是一個有力且有效的工具” ,還提到“故事能幫助我們進行理解及培養好奇心”。他以教授的通識科目 “性與藝術”和著名音樂家J·S·巴赫的古典音樂作品為例,向在場教師及同學們講述了有趣的教學故事,也就準備教學檔案的技巧進行了交流。 ...

1312, 2021

澳大舉辦中國文化論壇 成立中國文化推廣大使團隊

2021-12-13|最新消息|

澳大舉辦中國文化論壇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及澳門民聯智庫聯合主辦第四屆中國文化(澳門)論壇,多名海内外歷史、哲學、思想、文化和文學藝術界專家就主題——“中國文化的開放與包容”,於線上和線下展開交流和討論。同場還舉辦了中國文化推廣大使委任儀式,首屆共有120名澳大及高校學生和校友成為大使。 典禮由澳大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主持,並與澳大人文學院副院長王慶節,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姜繼鼎,當代作家盧新華、加拿大《文化中國》主編張子夜和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張明遠分別致辭。朱壽桐表示,中國文化(澳門)論壇在議員施家倫領導的澳門民聯智庫大力倡導和澳門基金會主席吳志良的長期支持下得以發揚壯大,在特 ...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