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舉辦第三屆大灣區中文論壇
2025年4月25日至27日,由澳門大學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主辦,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和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協辦的第三届大灣區中文論壇,在澳門大學人文學院成功舉行。本届論壇凝聚了粵港澳大灣區多個高校和學術機構的專家學者,以主旨發言結合「人工智能與中文教育」、「數字人文與灣區文化」和「語言教育與課程設計」主題發言,深入探討粵港澳大灣區中國語言文學領域的研究動態、教學革新和學科建設等專題,通過跨界對話,思考中文教育在科技浪潮中的創新路徑和文化使命。 大灣區中文論壇由粵港澳三地高校聯合發起,聚焦區域協同和創新發展,是粵港澳高校合作交流的重要學術平台,旨在推動中文學術研究、教學革新與學科建設 ...
中國語言文學副修
中國語言文學副修 正常修業期限: 2-4年 授課語言: 中文 課程目標 內容涵蓋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知識,讓學生對中國語言和文學有基本認識。 通過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以及介紹重要的文學作品與理論,讓學生體會中華文化的豐富性。 課程特點 強調學術和應用相結合。學術科目包括先秦文學以至當代文學,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強調研究方法和當前的最新研究成果,務令學生具備國際學術的視野。 本系整體的學術水平與國際接軌,所有教員受過完整的專業訓練,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也充份了解本澳的情況。 課程設置 詳情請查閱有關學習計劃 畢業要求 要取得副修畢業資格,學生須達到本副修課程有關要求, 並完 ...
北大中文系主任杜曉勤教授與澳大師生分享古典詩歌體格律研究法
2025年3月21日,受澳門大學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主任袁毓林教授邀請,北京大學杜曉勤教授開展題為“中國古典詩歌體格律研究法芻議”的學術講座。澳門大學中文系張月教授主持,校內外衆多師生參與講座,氛圍熱烈。 杜曉勤教授現爲北京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兼任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孟浩然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古典學》集刊主編。他出版了《初盛唐詩歌的文化闡釋》《齊梁詩歌向盛唐詩歌的嬗變》《六朝聲律與唐詩體格》《唐代文學的文化視野》《二十世紀隋唐五代文學研究述論》等專著,並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專題論文 90 餘篇。杜教授主 ...
清華大學教授與澳大師生探討數字人文與《紅樓夢》
2024年10月30日,澳門大學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開展題為“數字人文與《紅樓夢》文本探勘”的學術講座,講座嘉賓是清華大學的李飛躍教授。澳門大學中文系張月老師主持,校內外衆多師生線上、線下同步參與講座,氛圍熱烈。 李飛躍教授是清華大學人文學院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並擔任清華大學和中華書局《數字人文》編委、中國人民大學《數字人文研究》編委。他主要從事唐宋文學、音樂文學與數字人文研究,在《中國社會科學》、EMNLP 等發表論文40 餘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等3 項,曾獲教育部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 在講座中,李飛躍教授分享了他運用數字人文方法對《紅樓夢》進行诗词溯源及人物形象研究的心得。化用詩 ...
“世界眼光與中國人文:中國經典再詮釋”國際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辦
2024年11月8日至9日,澳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成功舉辦“世界眼光與中國人文——中國經典再詮釋”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中國大陸、香港、澳門等地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以開放的國際視野重新審視和解讀中國經典文獻,推動中國古典文化研究的創新與發展。 11月8日上午,開幕式在澳門大學崇文樓演講廳隆重舉行。開幕式由澳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鄧駿捷主持,澳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講座教授張健、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蔡宗齊、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特聘教授錢志熙分別致辭,表達了對本次研討會“聚焦中國經典,探索學術前沿”的期許和祝願。 本次研討會以“中國經典再詮釋”為主題,既涵蓋了對《 ...
美國加州大學Thomas Mazanec教授與澳大師生對談佛詩
2024年9月11日,澳門大學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開展題為“詩僧:唐末五代佛詩之發明”的學術講座,講座嘉賓是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Thomas Mazanec(余泰明)教授。澳門大學中文系張月教授主持,校內外諸多師生在現場、綫上參與講座,氛圍熱烈。 余泰明教授的研究方向是中國古代文學和比較文學。他發表了多篇經同行評審的優秀文章,主題涉及中古詩歌、宗教、翻譯和數字人文。代表著作有Poet-Monks: The Invention of Buddhist Poetry in Late Medieval China《詩僧:唐末五代佛詩之發明》,合編Journal of Chin ...
澳大-南師語料庫與數字人文暑期學院在中國澳門成功舉行
2024年8月10日至18日,澳門大學人文學院與南京師範大學語言大數據與計算人文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澳大-南師語料庫與數字人文暑期學院”順利舉辦。暑期學院由中國古籍保護協會古籍智能開發與利用專委會指導,中國民族語言學會語言資源與計算人文專委會協辦,鏡海語言學社和澳門大學中文學會會務支持。暑期學院邀請了計算語言學與數字人文領域的7位學者作學術報告,同時舉辦8天的講習班課程。暑期學院吸引了來自全球20個國家及地區的371所高等院校的956名師生參與報名,最終錄取在線及線下總計110名學員參加8天的學習。 8月10日下午暑期學院正式開幕,40多位師生線下參加了開幕式和首場講座,110名學員線上線下參會, ...
澳大中文系師生參加第四届兩岸四校中文學科研究生學術研習營
2024年7月2日至7月5日,“交界與互動”第四届兩岸四校中文學科研究生學術研習營在香港大學中文學院舉辦,來自香港大學、北京大學、台灣大學及澳門大學的三十餘位師生齊聚港島,圍繞中文學科的新生學術研究成果進行了豐富的交流探討。 是次研習營由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主辦,邀請來自兩岸四所高等院校的師生參加,睽違四載再度揭幕,以“交界與互動”為主題,在香港大學逸夫樓舉行。由澳門大學劉鴻勇教授、張月教授帶隊,姚燕、謝婉儀、鍾泓、潘瑤瑤、王涵、高翔六位同學參加。 為期四天的研習營分爲八個場次,各校代表就主題發言,分別就古代文史哲(依照朝代順序)、語言學研究、地方性專題、性別身份專題四個領域展開論文報告。 第一場報 ...
熱烈祝賀本系畢業生成功考獲北京大學及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班
熱烈祝賀本系畢業生關文徵、陳家欣、劉劍邦成功考獲北京大學及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班。 上述同學同為澳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2016屆的澳門學生,在本校學習期間品學兼優,學士畢業後,隨即到交通大學、武漢大學、暨南大學繼續碩士課程。 三位同學從學士的優秀基礎訓練至碩士研究的進程中,不斷努力學習。至今成功考獲北大、清華等知名學府,證明努力終會獲得回報,並為日後澳大中文系的同學樹立良好榜樣。 學生的努力備受肯定,以及能有更高的發展,中文系對此深感高興並表示熱烈祝賀。 ...
澳大博士生六篇研究於《魯迅研究月刊》發表
《魯迅研究月刊》 澳門大學人文學院六名博士生的論文在北京魯迅博物館主辦的《魯迅研究月刊》第十二期集束性發表。該刊是一本具有相當學術地位與重要影響力的學術刊物,集束性發表六篇博士生的論文並不常見,充分說明學術界對澳大博士生的培養模式與質量的認同,同時肯定了他們出色的學術表現。 六名博士生的論文分別為:楊文佩的《魯迅<吶喊>“疾病意象”的啟蒙指向》、田榕的《論<吶喊>的諧厲品格》、陳丹丹的《孔乙己形象意義的媒介流失》、嚴佳煒的《魯迅文學與白居易資源》、曹旭的《論魯迅<故事新編>倫理敘事的現代性與閾限性》和鄭靖的《略論魯迅文化的澳門映象》。 上述論文皆為博士生在修讀 ...